中國文明網首頁
郵箱
形勢政策
新聞出版
理論學習
調查研究
文明城市
文明村鎮
道德模范
身邊好人
文明家庭
文明傳播
志愿服務
未成年人
文明養成
書讀中國
文明新媒體
文明中華
國學經典
我們的節日
評論
圖片
監督
專題
訪談
視頻
資料
地方
首頁
國學動態
國學漫談
國學誦讀
國學講壇
鑒古知今
品讀經典
中華詩詞
一日一句
一日一字
國學問吧
更多>>
歲時節慶話民俗:細說端午節
夏歷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又稱端午、端陽、重午,是中國,乃至于整個漢文化圈的傳統節日。那么,端午節究竟緣何而起?為何處于端五之日?食粽賽舟等習俗又具有什么別樣的意蘊?下面就請聽我...
“西園雅集”與宋代文人生活
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生活十分豐富,除傳統的琴、棋、書、畫外,還有品茶、古玩鑒賞、賞花、聽曲等,他們時常聚集在一起,吟詩作畫,宴飲酬唱,稱為“雅集”。
更多>>
生活化:中國古代文學的特質
中國古代的文學創作,或為求仕,或是所任官職的職責所在,或為交際以擴大生存空間,或為娛樂性情,或為生存方式,這些作品原本都是生活的一個部分,體現出生活化的特征。
更多>>
哈工大附中:國學經典誦讀魅力十足
課間,該校2016級三班的學生還表演了國學經典誦讀,學生們身著漢服、頭飾,手持竹簡,傾情演繹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曹操的《短歌行》、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傳世名篇《將進酒》等,抑揚頓挫的誦...
更多>>
王蒙:“紅學”是門大學問
《紅樓夢》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它成了中國的一門學問。而且用大學者錢鐘書等人的說法,它成了一門顯學。顯學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這門學問挺受人注意,常常出頭露面,常常曝光,常常被人提...
更多>>
可賞可用的畫扇
有一類特別的古畫,不僅是用來看的,還是拿來用的,這就是畫扇。團扇的扇面是圓形、橢圓形或長圓形,作為貼身之物,人們逐漸把這一扇風納涼、遮面護顏的用具,轉變為承載繪畫圖像的媒介。
更多>>
受益終生的30則《二十四史》經典佳句
經典一詞古時候是指“經”和“典”。一般來說,“經”主要是南宋以后形成的“十三經”,是科舉考試的基礎內容。如果說經書用于立論,史書則是進行佐證,提供思路。也正是史學先驅司馬遷所說...
林岫:最堪清賞是奇詩(三)
新時代,舊體詩的新作為
當地名進入古詩
《唐詩流變論要》:發現古詩美的奧秘
用吟唱開啟詩詞新境界
更多>>
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
內重則可以勝外之輕,得深則可以見誘之小。
所見所期,不可不遠且大。然行之亦須量力有漸。
有所未善則改之,無歉于心則加勉,乃自修其德也。
考跡以觀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識而得之,以蓄成其德。
更多>>
古代“睡”字無睡意
古代人名中的“之”
“纂”:婦女梳在頭后邊的發髻,引申為顏色鮮艷的紡織品。
耄:"老""毛"為"耄",人到老年,衰老最快的多是毛發皮膚。
“呼”:呼氣、吐氣,與“吸”連用,呼吸是生命的基礎。
更多>>
問:
國學常識200題
答:
問:
古代中國對于阿拉伯的稱呼是?
答:
2014年6月,在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上,中阿雙方決定把2014年和2015年定為中阿友好年。歷史上通過絲綢之路,古代中國與阿拉伯的交往十分密切,并極大地促進了彼此文明的發展。古代中國對于阿拉伯的稱呼是大食。
問:
典故“一諾千金”與哪位歷史人物相關?
答:
季布
更多>>